先说句毒舌的话吧,以前是观众需要春晚,现在是春晚需要观众。
央视春晚是从1983年开始举办的。当时举办这么一场春晚的目的,就是为文化生活不够丰富的全国人民,奉献上一场能带来愉悦的精神大餐。晚会直播之后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评,老百姓高兴,老干部高兴,全国上下都高兴。
既然如此,那就接着办。而后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除去1985年兵败工体,其余年份的春晚都可圈可点,为人们奉献出一个又一个经典节目,很多演员通过这方舞台走向观众,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明星。
那个阶段,观众可看的电视节目不算丰富,电视之外的娱乐形式也比较少,加上相关方面对春晚节目的束缚还不算多,因此那些年的春晚总是能带给人们享受,春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年夜饭。
而后的形势就有所变化。春晚节目尤其语言类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开始变得越来越像白开水,其他节目也开始变得平庸,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年轻人开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娱乐形式。春晚,这个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就开始变得尴尬。
而今,春晚早已不是一种更为纯粹的娱乐,因为盯着它的部门和人太多,它需要考虑的层面太多。在节目的编排上,它需要照顾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因此就不敢“用险”,风格上变得更稳,节目也就变得庸常。如此一来,很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开始用脚投票,转为去关注其他。况且,对于年轻观众来说他们没有深厚的春晚情结,看和不看,没必要承载那么多情怀。
既然如此,春晚为什么还要一直办呢?而且每年还兴师动众,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名义上,它需要照顾有着春晚情结的老观众。这样的老观众有多少不太好统计,因为这也只是名义上的说法。实际上,不是观众需要它,而是有关人士或者有关部门需要它,就好像它一直还能像当年那样意义重大似的。
我是有着浓厚春晚情结的人,不过这两年我也想通了。春晚如果一直办,我就一直这么看,如果它哪天不再办了,我的年也照样过。如果哪天真的想它了,就看看那些经典节目呗——没有什么太可惜的。
本文地址:http://www.xtnew.com/chunwantoutiao/117035.html
上一篇:网友喊话潘长江别上春晚 潘长江机智回复引人称赞
下一篇:上春晚25次,从万人捧到万人踩,蔡明是如何成为今天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