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通联客车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客车下线仪式在哈经开区核心区哈南第八大道举行,首批180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下线,这不仅标志着高寒地区新能源客车的实际使用,而且也预示着作为东北地区的汽车主要产业基地之一的哈尔滨将迎来转型。
哈尔滨不是一座没有汽车工业的城市。
曾经,高峰时期的哈飞汽车名震全国,但随后的退潮也如自由落体般令人瞠目——几经周折仍难起死回生。
此番新车下线,是否意味着哈尔滨将再次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汽车产业发展之路?
老哈飞飞不动了
哈尔滨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哈尔滨迎来了汽车产业发展的辉煌期,哈尔滨两个客车厂的产销规模当时居国内第一位。有着35年悠久历史,能够代表哈尔滨汽车产业的老牌车企哈飞汽车,却在十二五末期陷入停产局面,如今从整车制造沦为代工企业的哈飞,依旧徘徊在转型升级的路上。
熟悉哈飞的人,提起它曾经的辉煌依旧津津乐道。2000年,哈飞微型车年产销飙升至12万辆,销售收入达40多亿元。2006年的数据中,最少月份的销量也有574辆,而在2013年中,有六个月的销量是个位数,也正是在该年,哈飞赛马停止了生产。
生产停滞、人员流失,老哈飞想振兴,依旧困难重重。2014年在政府的努力下,哈尔滨成功引进了长安福特汽车公司乘用车项目,这项规划投资65.97亿元,一期规划整车产能20万辆的项目,可以说是哈尔滨招商引资的一个巨大成就,也对盘活哈飞汽车,推动哈尔滨汽车产业升级具有一定意义。然而,这其中也带有遗憾,拥有生产乘用车、客车和货车资质的哈飞汽车,仍然沿袭停产代工的道路,自主品牌的前景依旧不明朗。
哈飞汽车发展的这十余年,可谓是哈尔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值得哈尔滨汽车产业吸取的一个教训。
吃饱饭还是吃好饭
在4月7日举办的哈尔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对话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学者和哈市汽车骨干企业高管人员围绕哈尔滨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展开深刻讨论。
在对话会上,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刚提出:基于哈尔滨汽车产业现有的基础已经没有太多优势,要找到一个高起点,切忌为了吃饱饭而自毁品牌。
哈尔滨近年来引入不少汽车企业,但这些企业偏重于生产制造,针对关键技术的技术外溢和自主创新较少,本土品牌基本处于生产停滞的状态,较低的生产规模造成哈尔滨汽车产业自我造血能力薄弱。哈飞汽车副总经理邵有苕提出:我们还有微型车的生产资质,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企业停产将近两年,在省市政府的帮助下,虽在国内积极寻找合作方,但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方。哈飞的停产引发一些过于依赖它的本地零部件企业,出现了发展受困甚至倒闭的情况。
哈尔滨汽车产业的退步根本在于哈飞整车销量的下滑,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大力支持长安汽车集团等现有整车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积极谋划未来的扩能项目。吃饱饭容易,吃好饭难,哈尔滨汽车业的路还很长。
寒地新能源创造新机遇
我国刚刚迈入汽车社会门槛,国内汽车需求不可忽视,尤其是东北地区人均汽车保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空间需求依然旺盛。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周舟提到:哈尔滨有众多的高校资源可以利用,像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样的高校在汽车电池研发上有一定的技术,所以就要利用这方面的资源。
实际上,在发展适合北方寒地的新能源汽车方面,哈尔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月8日,作为哈尔滨市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通联客车首台新能源客车成功下线。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领域,光宇集团已拥有21项专利,打破了新能源汽车在寒地开发使用的瓶颈。中科众瑞(哈尔滨)生产的镍氢合金高储能新能源电池,已具备适用于高寒、高温地区电动车应用的能力。
记者从哈尔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15年底,哈尔滨市已拥有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23家,全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
从《哈尔滨汽车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送审稿)中记者获取到,哈尔滨将依托长安福特、哈飞汽车、东安发动机、光宇、固泰以及一汽哈轻等汽车制造和产业链基础,力争实现产值规模突破600亿元,整车规模突破50万辆,零部件产值规模突破16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00家,汽车服务业产值突破30亿元。
与此相配套的是,哈尔滨市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哈尔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市政府将在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以传统汽车为龙头打造汽车产业集群,推动整车企业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中高端特种专用汽车产业。
本文地址:http://www.xtnew.com/qiche/52679.html
上一篇:斯柯达北京车展阵容 概念SUV/新明锐
下一篇:凤凰直击F1中国站:轮胎导演精彩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