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臣坤为妻子戴上军功章
何光英天天这样伺候丈夫
他在战场上受伤,自认为是包袱,不愿回家;她苦苦寻找10年,将他请回了家。
他说,有她这辈子不寂寞;她说,这辈子为他不后悔。
妻子为他唱红歌
“东方红,太阳升……”这支歌,她在他床前唱了大半辈子。
8月1日中午时分,忠县双桂镇石宝村古臣坤家。
78岁的古臣坤侧卧在堂屋的床上,抬头望着电视里建军节的节目,脸上露出一丝恬静的笑容,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流没?”75岁的老伴何光英刚掰玉米回家,甩下背篓,人未进屋,声音先传了进来。
这几天,丈夫又拉肚子,但地里的玉米也早该收回来了,何光英只得两头跑。走到床前,何光英伸手揭开床单查看……
“唱支歌吧?”过了一会,古臣坤打开电扇,祈求地望着老伴。他喜欢听何光英唱歌,总觉得她的声音比电视机、收音机里的歌声动听。何光英不会唱歌,但知道丈夫苦闷,所以有求必应。
“东方红,太阳升……”这支歌,在古臣坤床前唱了大半辈子,每次她的歌声响起,丈夫脸上都会露出微笑。这时,古臣坤拿起放在枕边的一枚军功章,要为何光英戴上,她不好意思地推辞了一番,接受了。
“我这"包袱"拖累了你,这荣誉也属于你。”古臣坤深情地望着老伴,说。
新婚夫妻两地情
她看着饭桌上那个空着的位子,心也跟着空起来。
1951年2月的一天,忠县双桂镇石宝村鞭炮声声,锣鼓喧天。12位意气风发的青年男子整装待发,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17岁的何光英在为热血勇士们佩戴大红花时大吃一惊——站在跟前的竟是自己新婚丈夫古臣坤(之前,参军心切的古臣坤一直瞒着家人)!担心战乱,何光英于1950年来到古家,两人虽结了婚,但没入洞房。
丈夫参军,何光英深感意外,但她还是默默送行一公里多远。当时,她天真地以为参军就像出趟远门,丈夫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何光英看着饭桌上那个空着的位子,渐渐意识到这并不像出远门那么简单,心也跟着空起来。特别是看了《刘胡兰》等电影和前线的宣传片,懵懂的何光英开始明白,战争是要受伤死人的,她希望战争早一天结束,丈夫早一天回家。每逢赶场天,何光英在邮局门口都很犹豫,翻看信封的手都在颤抖:既想收到丈夫的来信,又担心传来丈夫牺牲的噩耗。古臣坤呢?却很“吝啬”,三年只写了三封信。
“也想家,更想妻子。”古臣坤在担架连,负责转运伤员,看着有的战友在担架上永远闭上双眼,就巴不得自己跑得快点、更快点。古臣坤说,根本没时间想家,更没时间写信,家和亲人只能埋在心里,留在梦中。
十年寻回“负心郎”
瘫痪的他以为只有自己绝情,才能让她“变心”。
战争结束,古臣坤既没回家、也没来信,也没他牺牲的消息。他到哪里去了呢?很多人认为,古臣坤转业有了工作,不要农民妻子何光英了。但何光英坚信丈夫不是那样的人,她到处打听他的消息。
后来,有战友回乡探亲透露,古臣坤受伤在成都疗养。1956年,在成都疗养医院,夫妻见面,古臣坤却请求离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1954年4月,敌人的炮弹炸垮了防空洞,古臣坤与战友被掩埋在泥土里,受伤了。他本打算伤势治愈后回家,结果腰部以下瘫痪,“没想到成了包袱。”
“是包袱我也要拎回家!”何光英觉得照顾丈夫是自己的责任,她应该守候着他。苦苦劝说10多天,何光英没能说服古臣坤,只好一人回家,但心没死。
获知儿子的情况,古臣坤的父母也想他回家,但支持儿子的做法;镇上妇女干部和亲友也劝何光英成全古臣坤,找个人嫁了,何光英死活不依,一直等候丈夫回心转意。
1958年,何光英再次来到古臣坤身边。有人建议她干脆留在古臣坤身边,她又舍不得公公婆婆。看着妻子左右为难,古臣坤勉强答应回家。
他在家一月,何光英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照顾公婆和丈夫。古臣坤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再次留下让何光英找个好人家嫁了的话,拖着残病的身躯回到成都。
“没照顾好么?”何光英追到成都,跟着医院的护士学习护理技术。无论她怎么坚持,古臣坤再也不愿回去。
之后6年,何光英一边照顾老人,一边抽空跑成都劝说丈夫,但古臣坤都“无情”地拒绝了她。他以为只有自己绝情,才能换回何光英的幸福。但他错了,何光英一直苦苦等着他。
1964年,古臣坤母亲去世,见何光英根本没有再嫁的意思,他最终改变决定,回到她身边。
为爱守候一辈子
“她这辈子就为我活了。”他说。
何光英很忙:她是村妇女主任,既要出工挣工分养家,还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但她照顾丈夫的事一天没耽搁。每天清晨出工,为丈夫做好饭送到床前,将开水温好放到丈夫伸手能取到的地方;古臣坤方便困难,何光英准备了好多尿布,自己回来换洗;丈夫吃了生冷的东西就拉,她就变着花样改善伙食……
“最怕没笑脸。”常年在床,古臣坤难免心情不愉快。起初,何光英爱讲外面的新鲜事,丈夫除了叹气,还是高兴不起来。后来,她让丈夫讲战场杀敌的事,自己当听众。古臣坤讲得津津有味,时而充满胜利的喜悦、时而沉浸在痛失战友的悲痛之中……
这些故事何光英不知听了多少回,但她乐意当听众,因为这是让丈夫高兴最好的办法。后来,何光英为丈夫添置了收音机、电视机,想着法子让他乐。
1974年,何光英与古臣坤有了儿子,这个家更像一个家了。但何光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喂猪、种地,她里外一把手,做得井井有条;心疼妻子,身体一旦好转,古臣坤就坐不住:剁猪草、做篾活,尽力减轻妻子的负担。就这样,两人风雨同行,携手走过近半世纪……
“她这辈子就为我活了。”古臣坤说,妻子当时那么年轻,应该拥有自己的幸福,他作为残疾人本不想拖累她一辈子。没想到,妻子居然始终如一不嫌弃他这个包袱。
何光英这样告诉记者,两人结了婚就要过一辈子,是妻子就要尽义务,无论贫寒困苦,都不会丢下丈夫,何况他是为国受伤……
“拥军模范,经典爱情!”双桂镇党委宣传委员尹有江说,何光英是“功臣的功臣”,他们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非常感人。
(实习编辑:司徒穗彩)
本文地址:http://www.xtnew.com/xaxw/85595.html
上一篇:14岁男孩网上代父征婚 其父“十分欣慰”
下一篇:新郎公然挂“强奸罪”纸牌迎亲